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能出现搅局者吗?|环球快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格局再稳定的市场,也永远不会缺乏后来者、搅局者。如在一个多月前举办的2023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,奇瑞集团正式公布了全新电动车品牌——iCAR,而在上海车展开幕前,旗下轿跑车型iCAR GT及首款车型iCAR 03也正式亮相。在造车新势力方面,小米也正在按照既定目标积极推进,预计首款产品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。  不管市场好不好,一波又一波的新品牌“任性”入局。不过,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卷入“红海”状态的当下,高烈度的竞争让很多品牌压力倍增,此时新晋的搅局者,究竟还能掀起多大波澜?

品牌真的有些多2020年,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对中国汽车未来发展有过一个预言,他说未来格局大概率是“3+3+3+3”,3家央企(东风、长安、一汽);3家地方国企(北汽、上汽、广汽);3家民企(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);3家新势力(蔚来、小鹏、理想)。这12家车企有成为世界级车企的潜力,其余的品牌都是陪跑,凑热闹而已。  从目前的情况看,王兴的看法有失偏颇。从整体上看,除了比亚迪、特斯拉持续狂飙之外,只有广汽旗下的埃按、理想汽车表现尚可,而其余的品牌每月仍奋斗在月销1万辆的水平线上,有的甚至停留在5000辆以下。  虽然销量还没达到理想的目标,但急剧增加的新品牌使得赛道更加拥挤。如东风旗下拥有岚图和猛士两大高端电动汽车品牌,长安则拥有阿维塔和深蓝汽车两大新能源汽车品牌。北汽拥有BJEV、ARCFOX两大品牌,其中ARCFOX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。上汽推出定位高端的智己和定位中、高端的飞凡两大品牌。广汽旗下的埃安也将自己的品牌分为AION+Hyper双品牌矩阵。  比亚迪子品牌更多。按照规划,其将形成比亚迪品牌(王朝、海洋)、腾势品牌、仰望品牌、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,覆盖从家用到豪华、从大众到个性化。吉利也是“子孙众多”,除了之前的几何汽车、极氪汽车、睿蓝汽车等之外,还有最新的吉利银河。长城也拥有欧拉和沙龙两大新能源汽车品牌,此外还有和宝马联手打造的光束汽车。  奇瑞最新发布了新品牌iCAR,而江淮也发布了全新的汽车品牌钇为,加之已有的蔚小理、哪吒、合创、零跑、创维、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和蓝电品牌,新品牌可谓眼花缭乱。  “中国真的是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,但凡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有一丁点机会,大家都会蜂拥杀进来,没有任何蓝海可言。”一位汽车集团的副总裁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如果没有一点差异化的竞争力,真的不好生存。企业多、品牌多,显然存在着过度竞争以及品牌重叠的问题,有些企业的子品牌之间甚至让外界看不懂区别在哪儿。  品牌分化初露端倪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增长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。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71.6万辆和654.9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7.77%和94.26%。今年一季度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8.6万辆,同比增长26.2%,市场占有率达26.1%。  不难发现,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高增长的态势,但同比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,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众多新能源汽车新品牌开始承受压力,分化随之发生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领跑者,继续狂飙突进。比亚迪汽车发布的4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,4月比亚迪汽车销量为21万辆,去年同期为10.6万辆,同比增长约98.3%;环比3月20.7万辆略增1.14%。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76.13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39.13万辆,增长约94%。  广汽集团发布的4月产销快报显示,4月汽车销量17.72万辆,同比增长42.57%;本年累计销量71.71万辆,同比下降2.10%。其中,广汽埃安4月销量4.1万辆,同比增长301.61%;本年累计销量11.93万辆,同比增长116.62%。理想汽车4月共计交付新车25681辆,同比增长516.3%,创下单月交付的新纪录并连续2个月交付超2万辆。截至2023年4月30日,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33.56万辆。  位居中游的也有几家,其中哪吒汽车4月交付新车11080辆,同比增长26%;截至2023年4月底,哪吒汽车累计交付285011辆。零跑汽车4月共计交付新车8726辆,环比增长41.4%。极氪汽车4月共计交付新车8101辆,同比增长279.1%,环比增长21.6%。深蓝汽车4月交出了7756辆的成绩,品牌历史累计销量超过5万辆。稍微有点落后的也有几家,小鹏汽车4月交付7079辆,销量未能超过1万辆,仍需要奋力追赶。蔚来汽车4月销量6658辆,仍然没有止住颓势。  市场的分化表现,已经让一些车企掌门人意识到危机。蔚来董事长李斌在4月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表示,如果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,自己就得和秦力洪(蔚来总裁)找工作去了。

新的护城河尚不明确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,传统车企正在通过新品牌打响反击战,与造车新势力形成新一轮的竞争。谁能真正拥有让消费者充分认可的差异化技术和产品,谁才能够在市场中立足。  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打智能化,特别是其中的无人驾驶,被认为是“撒手锏”,但被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接批评:“无人驾驶那都是胡扯,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,它(无人驾驶)就是皇帝的新装。比亚迪有60多万员工,想用机器取代这些人工都做不到,因为机器不可能模拟人工操作的每一种场景。连固定生产线上的工作都无法做到无人,更何况是变化无常的实际路况呢?”  “其实本质上的竞争,还是产品力、成本控制、渠道建设的综合竞争。”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,盲目堆配置不代表竞争力,好用性价比还高,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体现。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此前的百人会论坛上表示,2023年开始,中国汽车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。其中一方面是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的转型阵痛。新能源汽车全面在挤压燃油车市场,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从燃油车拿来的,燃油车全产业链承压,新旧竞争拉开了“辽沈战役”式的决战序幕,还没到“淮海战役”。总体看,新能源车是快增长、缺利润,燃油车缺增长、但还有利润。新能源车的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车。新能源车的品牌和影响力溢价在上升,同时合资油车的品牌溢价在下降。同时,新能源车阵营的不断扩大,你追我赶,竞争进入了阵地战阶段,市场进入了淘汰赛阶段。  显然,新入局的新能源汽车新品牌,还需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,而奇瑞的iCAR就注意到了这一点。据介绍,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将首搭在奇瑞iCAR汽车上。  据了解,钠离子电池与目前普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在工作原理上接近:常温充电15分钟,电量可达80%以上,8年8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、热稳定性好、低温环境下拥有90%以上的放点保持率等。钠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含锂、钴等稀有元素,突破了稀缺资源瓶颈,钠的地壳丰度是锂的400倍,并且在全球分布广泛,而锂主要集中在美洲。因此,钠电池有着较强的成本优势,较锂电池成本有望下降30%~40%。  当然,传统车企在渠道建设上也不必完全另起炉灶,这有助于其在市场中快鱼吃慢鱼。以奇瑞iCAR汽车为例,来自全国的实力经销商,比如广汇汽车服务集团、东创建国集团、厦门信达国贸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利泰汽车集团、江苏天泓汽车集团、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、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、河南威佳汽车贸易集团、欧龙汽车贸易集团及绿地汽车(服务)集团有限公司等百强及头部经销商共建渠道联盟,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全域服务,消除用车焦虑。  小米汽车还有机会吗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,最后的入局者最有可能就是小米汽车。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,小米汽车绝对有潜力成为汽车行业的搅局者。小米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,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。小米汽车在车联网智能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,此外小米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上也有很大优势。小米汽车的产品定位是“全球化智能电动汽车”,在电动汽车市场比较抢眼,而且能够满足许多消费者对高科技、新体验的需求。在未来,如果小米汽车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,结合电动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,将有可能成为搅局者,创新性地颠覆传统汽车行业。当然,汽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,小米汽车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去提高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。  不过,对于小米汽车的入局时间,一直有观点认为有一点晚,毕竟其他的企业已经先行好几步。不过,小米汽车依然拥有几点优势。一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终极格局未定,后来者小米汽车可以参考足够多的经验,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,会有更高的造车效率。二,小米早已经密集布局汽车产业链,这将为其造车提供强大的助力,不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。  企查查数据显示,2012年以来,小米总计发生过492起投资事件。其中半导体相关投资事件约为83起,若按照被投资企业的业务及产品区分(部分企业覆盖多个领域半导体产品),汽车相关半导体40起、智能手机相关半导体13起、AIOT相关半导体41起、半导体底层技术及服务15起。  此外,有媒体也统计了小米在非半导体领域的汽车投资事件,约为26起,主要涉及锂电池、汽车零部件、充电桩、车辆控制系统及技术、自动驾驶相关技术、车联网技术以及汽车售后服务、新能源充电站服务平台等。  从整体来看,小米的投资聚焦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。在智能化领域,具体音视频传输芯片、柔性压力传感器、车载语音传感器等智能座舱相关投资,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、激光雷达、固态LiDAR、3D ToF、CIS、机器视觉、人工智能等智能驾驶相关投资,以太网车载芯片、车联网控制单元、信息安全芯片等智能网联相关投资。  在电动化领域,具体包括锂电池材料、锂电池制造、固态电池制造等电池相关投资,逆变器、动力系统、电阻等电驱相关投资,控制器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制动、轮速、温度传感器等电控相关投资。可以说,小米早已经为造车做了充分的准备,而“米粉”的粉丝效应也会在品牌、渠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,一旦有好的产品推向市场,米粉中就会有一大批拥趸选择入手一辆小米汽车。  不过,小米的第一款车能否一炮打响非常关键,雷军称小米首款汽车价格区间为10万~30万元。有爆料称,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售价在29.99万~36.99万元。另外一个版本的报价是两款车型分别定位26万~30万元区间和35万元以上。  “中国汽车品牌真正能够从高往下打成功的并不多,反而是比亚迪从中低端往高端走更有可能成功。”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,小米汽车一定要接地气,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。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西洋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