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学校教研要做到五个“实” 当前速读
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,乡村人口涌向城市,乡村学校生源逐渐减少,这对保障“教师个人发展、适时优化课堂教学”的教研工作提出了考验。如何打破教师数量少、地域范围广给教研带来的困局?教研部门要结合乡村实际从“实”字上下功夫,在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,助力乡村教育振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调查研究要“实”。周密细致的调查是乡村学校开展教研的前提。2022年以前,湖南省新晃县共有村级教学点38个,2022年底撤并11个,2023年将再撤并14个,保留8人以上教学点13个。因此,及时摸清教学点撤并后教师分流状况及教学点布局情况,对下一步教学点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,如教研目标、内容、形式及“划片联校”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做好调研,充分发挥每个教学点和教师的作用,形成众人齐研、齐磨、齐评、齐议抱团式教研氛围,打破教学点“孤家做教育”的困境。

制定目标要“实”。许多教学点“一师一校一国旗,一室几生几教材”,如何在40分钟内解决几个年级的教学问题,就成了教学点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。针对此种情况,新晃县以重点乡镇为基点,依中心地缘建立教研基地校,分时段、分学科将教师集中在基地校,通过教学骨干、资深教研员及办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、分享,增强教研辐射力。

实施内容要“实”。近年来,外引专家讲座、外出观摩学习成了教研活动的通用做法。对于新晃县,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迁移先进的教学模式,而是守住教育的基础,让教师明白在乡村学校“教什么、教成什么、怎么教、怎么评”。因此,在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“实”,如在教学点的教研活动中,我们把教师关心的“不同年级间授课的转换、学生互助互学”等问题作为重点,帮助教师解决人手不够、时间不足、内容繁杂等棘手问题。而中心校的教研活动要把内容定在“教会、教好、教活”上,而不能简单定义在“能教、可以教、愿意教、不得不教”上。因此,我们以重点学校基地校为载体,结合周边学校实际情况,分年级分学科确定研讨内容,通过示范课、研讨课、同课异构等形式让教研的内容丰富起来,杜绝研训与需求“两张皮”现象,撕掉乡村教研“假、大、空”面纱。

实施过程要“实”。教学点分散、中心校人手不足、教研组织者分身乏术,容易造成教研主题被稀释、教师成演员、活动走过场、效果一日游的现象。如何解决点散、人少现状?新晃县将全县教研活动统一规划,基于就近、不乱教学秩序、不给教师添麻烦的原则,致力于构建“教研员+”教学点(基地校)教研示范圈,包括“年级教研+”校园样板基地、“学科教研+”校园样板基地、“作业设计+”校园样板基地等。通过这些样板基地的建设,利用网络和蹲点、驻校、跟班的形式,让教师参与教研“近身些、尽心些、及时些”,真正实现备课、授课、磨课、评课一体化。

为解决教研专家分身乏术的现状,我们将名师工作室、学科工作室、学科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包片包校上下联动,“定标、定时、定点、定人”开展教研。同时,对薄弱学科、薄弱学校实行“教研员+教学业务副校长”的设想,将教研活动的理念直接植入乡村学校教研活动中,解决乡村学校教研口号响、目标高、成长慢的困难。

效果评价要“实”。评价是为了对活动的开展加强监测与督促,同时起到激励与导向作用。我们开展乡村教研活动的评价标准就是“实”,让教师在活动中的幸福感、获得感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”,让活动后形成的经验、模式“用得上、用得好、用了好”。

为了把评价做实,我们分三步走:一是用“跟”评实活动过程。教研员要全程跟踪教研活动目标、计划、方案的制订,跟踪每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,并对活动作出适时评价定等。

二是用“亮”评实教师素养。新晃县搭建线上线下教研成果发布平台,鼓励学校和教师及时“亮”出教研成果,通过网络投票推选最佳作品;每学期举行现场汇报课、教学比武课,在展示中“亮”出自己的精彩。

三是用“比”评实经验提炼。将教学点的经验,如“同学科联动+不同年级”复式教学实施路径、“一体机交互+教师授课+不同年级”复式教学实施模式、“一体机交互+自主学习+不同年级”复式教学模式,以及基地校对教师技能与教学艺术、教学效果的提炼,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统一评定,并借助实验校的实际效果加以印证。

只要将乡村学校教研活动的“调查、目标、内容、过程、评价”五关扎牢扎实,就一定能把乡村学校教研的荒山耕耘成绿地。

(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新晃县教研室)

《中国教师报》2023年05月03日第15版

作者:杨国华 龙海文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西洋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