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年火到兔年的3项网红技术,谁更靠谱些?

Hello,大家好!我是Mogo

2022年,汽车进步了吗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有不少新技术成为了2022年的网红名词。甚至,今年也将成为技术焦点。


(资料图片)

这些网红新技术,谁更靠谱些?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吧~

续航一直是消费者选购纯电动车型时的一个痛点。虽然如今电车的续航,已经满足99%的日常需求,但克服消费者心中的里程焦虑仍旧很难。

这背后是续航真的不够用,电池不够大吗?当然不是,不同于燃油车的快速补能,纯电车缓慢的充电速度才是带来焦虑的根源。而在电池技术一时还未能有突破的情况下,提升充电速度就很有必要了。

而800V的超高压充电,就是一项提升充电速度的网红技术。2022年以小鹏G9(图片|配置|询价)为代表的一些车型,也将此作为一大卖点。

不过,目前的800V高压充电技术,大多用到了一种取巧的实现方式:输入端是800V高压,但是同时给两块并联的400V电池组充电。

这技术好在哪?

显而易见,不言自明,充电速度的提升对于电车使用感受提升颇多。

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充电功率基本上在 100kW 左右,充电的速度大概 5 分钟续航增加 50-60 公里这样的水平。支持超快充的车型,也就是5分钟续航增加100-150公里。而小鹏G9可以实现每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,从10%到80%仅需要不到15分钟。

800V充电技术,也不是简单地提升电压这么简单。比如G9利用自身功率器件实现升压充电,实现不低于400V平台车辆的充电速度,最大化发挥目前海量第三方充电桩的效率。

还有一些问题

800V充电的优势显而易见,不言自明。但是,这项技术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首先,是这样的高压充电需要高压充电桩的支持。支持如此高压的公共充电桩还未开始普及,所以小鹏等车企都推出了自己的高压充电服务,但这样的基建需求,自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满足。

其次高压带来的更高的成本,更高的充电电压,也对电池、电控的整体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这两个词其实大同小异,CTC指的是Cell to Chasis,电池底盘一体化,电池包和底盘一体化设计。CTB是Cell to Body,电池车身一体化,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,还是放到底盘的位置。

CTC或者CTB技术的加持下,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封装到一起的独立电池包,而是以车身框架作为电池的包裹架构。2022年大热的比亚迪海豹(图片|配置|询价),就将CTB技术作为一大卖点。CTC的代表则是零跑C01(图片|配置|询价),特斯拉也已经开始在新款车型上应用类似的技术。

这技术好在哪?

舍弃了传统的电池包,有这么几个优点:

首先是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。

一方面是电池的装载空间,省去了传统电池包结构后,可以容纳更多电芯,自然可以让电池容量更大,续航更长。

另一方面,则是释放车厢的纵向空间。传统电池包要布置在底盘的上方,如果不加高车身和离地间隙,势必侵占纵向空间。

所以纯电动车,要么像油改电一样有着奇怪的高度,要么则是纵向空间不理想,底板高、坐垫低影响乘坐舒适性。改用CTC或CTB技术后,这部分空间就可以释放出来,比如比亚迪海豹,纵向空间就好了不少。

直接用强度更高的车身框架包裹电池,也是让电池的保护结构和车身结构融为一体,既可以让电池得到更好的保护,也可以加强车身的结构强度,对于安全性有所提升。

相比于传统电动车,采用CTC或者CTB技术后,也能进一步降低重心,而更低的重心也能带来更好的操控性。

还有一些问题

首先,这是一项对于车企来说降低成本的技术,毕竟生产的零部件更少、工序更少。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,就不一定了。直接将电池和底盘封装到一起,不利于后期的维修、维护,将大幅提升维修、维护成本。

而高维护成本、修车成本,也将推高车辆的保险费用等,对于消费者来说,新技术带来的车价降低很可能难以抵消这些花费的增长。

电子后视镜一直呼声很高,但此前受制于法规限制,一直未能在国内落地。因为老标准《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》(GB15084-2013)发布时间久远,不可能考虑到这两年才开始出现的电子后视镜。

而从今年7月1日起,《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》(GB 15084-2022)就将正式开始实施,为电子后视镜亮了绿灯。

所谓电子后视镜,就是用内置屏幕+外置摄像头的组合。早在2018年奥迪就在e-tron原型车上采用了类似的方案。目前在国外,也还算新鲜事物,但已经开始在货运车辆上推广应用。

这技术好在哪?

视野更宽。传统后视镜受制于大小、造型的影响,视野较为窄小,盲区较大。电子后视镜的视野突破了边框的限制,可以采用广角镜头带来更全面的视野。

视野更灵活。现在我们在停车等诸多环境中,都要频繁调整后视镜。视野还能随着转向、泊车等操作自动调节。

夜间行车视野更好。夜间传统的后视镜受到环境光线、其他车辆灯光影响较大,而电子后视镜可以调节画面亮度,让夜间视野少受影响。

雨雪天气不受影响。传统的外后视镜,一但到了雨雪天气,不但自身容易起雾,还容易被侧窗玻璃的水雾遮挡。而电子后视镜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,摄像头也更容易安排上除雾、防水等手段。

电子后视镜的个头也更小,迎风面积小,自然也能改善车辆的风阻。

还有一些问题

根据目前几家车企公开的外置后视镜方案,我觉得还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。

一个是后视镜屏幕的位置问题。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。一个是和雷克萨斯或者大卡车一样,用独立的屏幕架设在门框或A柱上:

另一种则整合在了门板上,一般还采用了异形的设计:

对于第二种布置方式,我持保留意见。一方面是造型过于复杂,周边造型的干扰较大,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扩大视野的优势。另一方面则是位置可能过低。国标中,对于显示屏位置做出了要求,似乎这样的安装方式也不满足要求。

还有一个问题是贵。传统后视镜能有啥成本对吧?就一个塑料壳子,一个玻璃镜子。而电子后视镜两块屏幕、两个摄像头,价格不便宜。比如路特斯ELETRE的电子后视镜,选装价格要1.6万元。

还有就是,从摄像头到屏幕间通信的稳定性问题,也值得关注,可靠性也有待于观察。

总体而言,2022年的汽车热门技术,并非是不靠谱的空中楼阁。上文提到的三项技术,都确确实实是解决产品痛点的技术,对于提升汽车的使用体验有所帮助。但也都面临着一定的成本问题。

这些技术,你觉得哪个最有用?咱们评论区见吧~

关键词: 机动车辆 安装要求 显而易见 不言自明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西洋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